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李白壮士脱靴贵妃磨墨是怎么回事?
- 2、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
- 3、竹林七贤的事迹
李白壮士脱靴贵妃磨墨是怎么回事?
因衣着破烂,唐皇赐李白衣物。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,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,又要求杨贵妃为其研墨。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,遂应之。此后怀恨在心,导致李白的贬谪。
当时李白在酒犹未醒时,居然让高力士脱靴,杨贵妃磨墨,写出清平调三首的著名诗句,把牡丹与杨贵妃之美,描写得淋漓尽致。
民间流传,李白曾让杨贵妃为其磨墨。这一故事实际为误传。真正为李白磨墨的并非杨贵妃,而是杨国忠。某日,唐玄宗、杨贵妃由高力士、杨国忠等陪同在兴庆宫沉香亭赏花作乐。
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
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,与孔明决战。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,孟获第七次被擒,才真心投降。
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,并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,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。
典故:蜀汉建兴三年(225年),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,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,亲自率军南征,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。进入南中以后,连连取得胜利。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、汉民众所敬服,便设法把他捉获。
七擒孟获,又称南中平定战,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。当时朱褒、雍闿、高定等人叛变,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,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,平定南中。
竹林七贤的事迹
“竹林七贤”的成语故事汇总 鹤立鸡群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,他的儿子稽绍体态魁伟,聪明英俊,在同伴中十分突出。
“竹林七贤”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: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和王戎。阮籍阮籍邻家 *** 有些美色,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,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边。
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,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及阮咸七人,先有七贤之称。他们常在一片竹林里游玩,作诗弹琴,狂饮谈论,高兴时放声大笑,不高兴时失声痛哭,无拘无束,豪放不羁。